奇美博物館「窺物誌」線上展 揭露藏品背後祕密 國內首創畫作檢測+藝術史研究知識型資料庫

報導記者
記者 賴子瑄 / 台南市報導   2021-01-12 14:50
點閱2426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欣賞油畫時,您可曾想過,畫作底下是否還隱藏了什麼祕密?而館員又是怎麼發現的?因應數位化趨勢,奇美博物館推出全新線上常設展暨資料庫網站「窺物誌:那些藏品沒說出口的事」,精選常設展廳中具有議題性的畫作研究案例,用圖文的方式呈現館員檢測、解構分析作品的研究歷程與成果,帶領民眾一同窺探作品表面看不見、實體展場也沒有揭露的幕後故事。這也是國內第一個以畫作檢測結合藝術史研究的線上知識型資料庫,未來將不斷地更新與累積內容。

〈女子肖像〉作品(上圖)

(上圖)〈女子肖像〉經檢測發現人物及其衣袍上的凡尼斯曾被清洗過。
 
以清晰簡潔頁面呈現的「窺物誌」網站,基礎建立在「技術性藝術史」的研究方法。而究竟什麼是「技術性藝術史」?簡單而言,它是一門整合了藝術史、科學檢測與文物保存修復的跨領域研究,彙整作品的風格、圖像分析和物質狀態,並綜合比對歷史文本和科學調查的具體證據,期望找出更貼近真實的作品詮釋方式。
光學檢測提供許多肉眼難以窺見的寶貴資訊,是文物調查的重要一環(上圖)
 
網站提供了「窺技術」與「窺材質」兩個基礎先備知識章節,說明如何利用紫外線、紅外線等「光學檢測」來揭露畫作材料不為人眼所見的面貌。再來進入實際的「窺案例」作品分析,包括找到畫下有畫的範例、發現原作遭後人塗改的證據;或是看見作品幾經修改的痕跡,進而了解畫家創作思路的轉變等。透過具有邏輯性的知識梳理,讓硬梆梆的藝術研究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更加容易理解與親民。未來資料庫將繼續擴充,公開更多有趣、富故事性的作品案例,希望藉由多元案例描繪出藏品背後的歷史文化脈絡和當時繪畫的產業結構樣貌。

〈菲德烈克‧范‧馬瑟萊爾肖像〉作品(上圖)

〈菲德烈克‧范‧馬瑟萊爾肖像〉經檢測後發現畫作底下藏有一個女子輪廓
〈菲德烈克‧范‧馬瑟萊爾肖像〉經檢測後發現畫作底下藏有一個女子輪廓(上圖)
 
奇美博物館表示,為了深入了解藏品,館方自2011年起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合作,針對畫作的作者、風格、圖像等進行計畫性研究,並陸續引進各類先進的檢測儀器,透過藝術史的探究與科學檢測相互搭配,進一步獲得更多作品資訊,除了藉此評估出最適切的文物保存修復方式,同時亦能將成果內容轉化為淺顯易懂的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落實博物館典藏、研究、教育與推廣四大功能。
奇美博物館推出全新線上常設展暨資料庫「窺物誌」,圖為網站頁面

館方也強調,數位資料庫的建置刻不容緩,目前國外已有不少針對藝術檢測研究的相關資料庫網站,但國內卻尚不普遍,因此,館方特別在近期推出國內第一個以畫作檢測搭配藝術史研究的線上知識型資料庫,提供完整的基礎論述,分享給對知識渴望、對畫作背後故事感興趣的民眾,同時讓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有機會獲得更多學術研究實例的學習內容。透過公開資源與全民共享,提高藏品研究的可及性,落實許文龍創辦人成立博物館的「分享」初衷。期盼民眾能以貼近博物館館員視角的方式,與遙遠的創作者產生更多連結,並且在深入了解作品後,能夠明白作品的珍貴與保存不易,進而更加珍惜這些歷史資產。

館員透過科學檢測尋找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物資訊
 
此外,「窺物誌」網站亦補足了實體展覽的空間限制,博物館在常設展廳同步提供「窺物誌」紙本簡介索引,民眾參觀相關作品時,可掃描QR Code獲得線上解說內容。
「窺物誌:那些藏品沒說出口的事」
網址:peekingbehind.chimeimuseum.org;
奇美博物館官網:www.chimeimuseum.org
 
點閱2426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