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守護一起來 您我都是精神健康守門人

報導記者
記者陳博玄 / 台南市報導   2025-05-02 11:33
點閱1905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小花(化名)因為砸毀店家大門被通報緊急護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確認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媽媽表示小花是因為情感變故後出現被害妄想及自傷行為,常覺得有人在監視她、罵她,所以小花當時出現干擾的行為,如破壞、大吼大叫、幻聽、自傷等行為,導致家人因擔心刺激她不敢協助就醫。個案經過護送至醫院治療後,目前出院由媽媽及社區關懷訪視員陪同規律回診,小花穩定施打長效針及口服藥治療,醫院也予以協助相關的社會福利資源介入,讓小花可以安心就醫。現在小花工作穩定,正常回歸社區生活,媽媽也無須時時刻刻擔憂操心了。
 
若民眾於社區或家人遇到像類似的事件,我們可以怎麼做呢?為了提供一個安全、有效的轉介過程,提供以下四步驟參考:
1.保持冷靜,避免直接衝突對抗
如果發現疑似精神疾病者出現行為異常或情緒失控,請保持冷靜,不要驟然靠近或試圖以言語指責對方,以免引起對方警戒或焦慮情緒的意外發生。
2.觀察並判斷尋求專業協助
當對方行為沒有危害性,可以嘗試友善地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如果對方有明顯危害自身或他人安全的可能性,應立即撥打110(報警)或119(緊急醫療服務),請求警方或醫療單位的協助。在通報時,應描述清楚對方的行為狀況、位置及可能的危險性,以便專業人員能快速應對及處置。
3.聯繫專業單位
若對方情況穩定但需要進一步協助,可聯繫當地衛生局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專業醫療機構,提供就近的精神健康服務資源。衛生福利部有設置提供24小時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提供情緒支持,臺南市政府衛生局也有提供心理諮商洽詢專線(06)3352982,可協助初步評估並提供適當的轉銜服務。
4.以同理心與尊重為基礎
若有與對方互動過程中,避免使用帶有偏見或負面標籤的言語,以減少對方的心理負擔。同時,鼓勵對方相信專業協助的重要性。
 
倘若市民有精神疾病照護上的困擾與需求,衛生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提供44處免費心理諮詢據點服務,上班時間可撥打預約電話(06)3352982,亦提供晚間諮詢時段服務上班族的市民朋友,藉由專業心理師陪伴傾聽讓心情獲得撫慰與支持。另外,衛生局陸續成立北區、鹽水區、善化區及關廟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亦能提供市民朋友就近諮詢,諮詢電話分別為(06)2510723、6521103、5810105及5955525,歡迎市民多多運用。
 
另衛生局呼籲,精神疾病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多數症狀都能改善。親友的情緒支持、關心、照顧和陪伴,能幫助患者養成規律服藥的習慣,協助他們重返社會,在社區中穩定生活與工作。讓我們共同守護社區的精神健康,人人也能成為精神健康的守門人,臺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的健康。

點閱1905
分享至Google+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微博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

留言評論